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的到来预示着梅雨季即将结束,我们将迎来晴热少雨的天气,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小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蟋蟀居宇,指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鹰始鸷是指,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三候简单概括就是:
热浪来了,蟋蟀躲起来了,老鹰在空中翱翔。小动物们都开始用自己的方式避暑了。
小暑养生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易感受暑热、暑湿之邪,由于出汗多,耗气伤津,容易出现中暑、腹泻、胰腺炎、皮肤病、空调病、妇科病、热伤风 、心脑血管病等疾病。
那么小暑养生要注意哪些要点?
1、小暑季节注意养阳。
《易经》64卦中,小暑的卦象是“遁”,意味着退避和隐居。小暑节气应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一般人群最好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尤其是心血管患者和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
但是,“少动”并不意味着“不动”。如果一直不运动,炎热的季节会让人感到烦躁不安,疲倦乏力。
因此,在小暑季节,适合选择在早晨和晚上的阴凉时段进行运动,主要以散步、打八段锦、太极拳、慢跑、骑自行车为主,运动过程中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大量出汗。
2、小暑还需要注重养心。
进入伏天,人容易变得烦躁不安、情绪激动,但过度的喜悦或愤怒都会对人体的脏腑造成伤害。要保持“心静”,不轻易发怒。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在天气逐渐变热的时候,情绪不能被天气左右,遇到事情要保持心平气和。
3、小暑还要注意防湿健脾胃。
要注意保养脾胃,脾胃虚弱的人要少喝冷饮、少吃凉菜,特别注意肚脐不要受凉。小暑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季节,老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小暑节气在饮食调节方面要改变不节制、不洁净和偏嗜的不良习惯,不要过多食用冷饮和冷食,一切都要适量。
4、小暑注意防寒。
很多朋友就会说了,小暑那么热还要防寒?确实要!因为夏天比冬天更容易感冒,由于夏天天气炎热,人体的毛孔会打开。如果突然受凉,毛孔会迅速关闭,导致寒邪进入体内。长时间如此会导致排汗机能迟钝,引发中暑。所以小暑节气不要过于贪食寒凉食物,不要露宿太久,不要通宵吹电扇,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大汗之后也不要立即冲冷水。
抓时机,治“冬病”
“冬病”一般指冬天里易发作的疾病,如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腹泻、痛经、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等虚寒性疾病。
夏季天气炎热,心火旺盛,如果在这个时候进行正确治疗,可以驱散体内积聚的寒气,有效减少或预防冬季的复发。在中医的指导下,可以通过服药、食疗、贴敷膏药等中医特色疗法,综合内外治疗,祛除寒湿的“阴邪”,增强人体的“阳气”,改善身体功能状态,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其中尤为常见、也受欢迎的治疗方法就是“三伏贴”。
慈脉中医三伏贴治疗活动举办多年,很多朋友反映三伏贴的疗效不错,并坚持治疗,尤其是慢性哮喘患者以及鼻炎患者的反响更为强烈。每到初夏就有朋友开始预约三伏贴治疗。今年慈脉中医的三伏贴活动已经开始预约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来医馆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