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我们将会面临两个重要的节气,一个是惊蛰,另外一个是春分,当下正值惊蛰,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这便已经进入了仲春,是桃花红、梨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
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民谚说的好,“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早春三月,冷暖骤然变化,使人免疫能力与防御功能下降。这种阴寒湿冷的天气极易让细菌病毒滋生和传播,让人患上感冒、扁桃体炎或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所以,在惊蛰节气期间,“防病”与“养生”的工作都必须做到位。
中医上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真谛。中医上认为,人要顺应24节气的变化去养生,可以事半功倍。
那此时应该如何顺势养生呢?
一、预防疾病
春季总是干咳,其实就是冬季积蓄的肝火比较多,春天阳气生发的时候冒上来了。那么春天要怎么预防疾病呢?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说人的正气强盛的时候,邪气不容易入侵机体,不容易产生疾病,春季和肝相对,所以春季养生要护肝,惊蛰节气的时候,属于肝病高发季节,像流感,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都会在这个季节集中爆发,所以要严防这类疾病。当然,也要预防新冠病毒的侵害。
二、饮食有节
中国人讲求意头,「梨」与「离」同音,所以在不少节日或祭祀当中也属忌讳。不过,惊蛰吃梨却刚好有「与害虫分离」的意思,于是古人习惯在惊蛰当天吃梨。其实惊蛰时天气乍暖还寒,人们容易有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这时候的梨正值当造,味甜汁多,又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作用,故惊蛰吃梨的习俗也不无道理。
还应该多吃一些清淡食物,比如:芥菜、姜、韭黄、乌鸡、葡萄干、鸭血、枸杞、菠菜。
惊蛰时节肝阳之气渐发,阴血相对不足,饮食宜戒酸增辛,多吃些补肝血、助阳气的食物,以顺阳气生发,使气血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
同时应该少吃:冷饮、螃蟹、蛤蜊、生蚝、绿茶。春季肝旺易克脾,而寒凉之品会损伤脾胃阳气,若此时不加以顾忌,对脾胃无疑是雪上加霜。
三、穿衣有道
惊蛰时节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早晚温差大,因而“春捂”尤为重要。此时不宜过早脱去御寒衣物。
要知道感冒往往是气温上升或出汗是时脱去过多衣物,突然着凉引起,尤其是爱美的姑娘们,往往在早春时节就开始露脚踝,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装,殊不知这样的衣着是极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根据天气,适当增减衣物,主要还是以保暖为主,千万不要怕麻烦。
四、调养情志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情绪对机体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惊蛰时节应注重情志的调养。
春季是养肝的时节,在惊蛰时期,由于人体气机尚未得到完全的疏泄,因此肝气运动会有所不畅,容易导致肝火偏旺。中医认为“怒伤肝”,若情绪激动、心事烦扰,可令气机郁结,影响肝脏功能,影响全身气机畅达,因此建议大家适合调节情绪,避免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
五、增强正气
春天细雨纷纷,空气湿度大,容易造成“回南天”,回南天气会令居住的环境变得潮湿,湿邪入侵人体,则会令人出现疲乏、慎重、腹泻等症状,因此建议在养生上要注重“祛湿”。之前我们已经讲过如何祛湿,这里就不做赘述。
惊蛰一到,万物一新,让我们共同期待:惊蛰的一声惊雷,震醒蛰伏越冬虫,驱走鬼魅与魍魉!愿春回大地,山河无恙,人间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