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病?病是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无论肉体、精神还是生活结构,只要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就会得“病“,就会呈现出“病症”,这里说的“病症”,不仅仅是可以感知到的头痛脑热等病症,还包括情志上的病症,比如早上起床精神状态不好、莫名其妙想发脾气等状态,甚至还包含更深层面意识潜意识所影响的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
重要的事再说一遍: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万物是相互交感纠缠的。
前面说到的中医逻辑有好几个层次:阴阳和五行逻辑是属于世界万物层次,对这个世界进行概括分类就是以阴阳五行进行的;气血、经络、脏腑是人体层次,人体组成是由气血、病因、脏腑定义的;病因、病机、辩证这些涉及到病的属于因果层次。
为什么病因、病机、辩证这些涉及到病的属于因果层次?一般病症的发生必有引发其的病因,什么样的病因就会导致什么样的病,这其中遵循的逻辑是什么?是病机。人的身体往往有大大小小或轻或重很多疾病,有的显有的隐,西医单独一个一个去治疗,而中医是系统治疗,因为疾病之间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两句话简单概括这种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里面包含了三对关系:天和人;外和内;整体和局部。这三对关系可套用在任何事物上。只要一个人出现不健康的征兆,症状,就能被感知到、被看到。根据感知到、看到的信息,就可以回溯找病因,通过回溯他过去的业,过去的生活、情志、生活环境,通过细节看整体,见微知著,从而了解病因和病机,也就明白了如何治疗。当一个脏腑出了问题,中医会根据阴阳五行的关系,考虑这个脏腑会影响到哪些脏腑经络,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知道脾胃有问题,去追溯他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等等因素,根据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就能够去辨证施治,中医治本的逻辑也就在这里。这种复合控制逻辑在实践中慢慢体会和运用,感受会更深刻。什么是中医的流程说完逻辑,谈谈中医的流程。中医的流程主要体现在中医的看诊流程。大家熟知的中医看诊,印象最深刻的是把脉。电影也好、小说也好、论及中医,场景都是大夫把脉,这导致大众认知中,中医诊疗就是把脉,会把脉的就是好中医,不会把脉的医生就是庸医。
事实上,中医最基本的看诊流程,是四诊法。中医四诊,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观察和了解病情的变化。运用从外测内、见证断病、以常衡变的方法,将检查所见,进行分析归纳,以此作为辨证、开方的依据。
望诊:就是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如精神状态、面色、皮肤、指甲、舌象等)、排出物(如痰液等)及分泌物(如脓液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的状态。
望诊其实对应了我们第二篇里面说的收集素材信息的器官:眼、耳、口、鼻、舌、身。闻诊:是医生通过听觉听声音和通过嗅觉闻气味,以了解病体发出的各种异常声音和气味,诊察病情。
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切诊(脉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内容。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在病人身躯上一定的部位触摸、按压,以了解疾病的内在变化或体表反应。
有人认为,中医看病,不用病家开口,只需按脉,病情自然分晓,其实,这是片面的误解。因为中医看病强调“四诊合参”,其中,问诊所获得的资料,是诊断疾病的最为重要的依据之一。就诊前患者应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主要不适和发病时间、伴随症状、处理经过及治疗效果等,并如实回答医生的有关询问,如发病前的情况,平时健康状况,月经、生育和家族病史等。
同时问诊环节也是医生和患者产生情感链接的环节,一个好的医生,在问诊环节,会了解患者的生活情况、家庭情况等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对患者进行情志的沟通和疗愈,说简单点就是精神抚慰和劝导、帮助。
人们往往会忽略情志的力量,事实上大部分的病都受情志的影响甚至是主导,如果能在问诊环节对患者进行情志疗愈,那么这个病已经治愈了70%。因此,整合了人文关怀的问诊环节才是四诊里最重要的环节。最后,分享一位医生的墓志铭: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