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2020年1月20日,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轮回的结束与开始。
大寒是由“冬藏”转“春生”的转折期,此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们的身心状态也应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加以调整。
随着大寒的到来,天气也逐渐变得越加寒冷,这个时候北方寒潮南下频繁,风大、低温、我国中北部地区出现地面积雪不化,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现象。这时候人们的身体机能都在下降,这时候养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母鸡开始孵化小鸡;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状态的鹰隼类征鸟,到处捕捉食物,补充能量抵御严寒;野外湖河上的冰冻层已冻到很深的水的“腹部”。可见寒极必反,严冬将尽,春天已经不远了。
大寒冷空气势力强大,寒潮大风频至,气候寒冷至极,也较为干燥,五脏六腑既需吸取充足的养分御寒,又要迎接立春的生发之气,加上冬三月都是积精凝神,是封藏进补的好时机。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大寒养生至关重要,养心护阳、补气养血是关键。
大寒至年尾,养生需“转轨”。如何在这一年的转折之机,达到养生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呢?首先牢记五个要点:
适当添衣
大寒虽是岁末节气,但按五运六气来划分,它是第一气的开始,是风季的开始。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
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这个节气易出现流感、腹泻等病症,注意防风保暖就显得很重要。
早睡晚起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
适量进补
大寒时节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冬季饮食原则,保证热量供应充足,饮食以温热性的食物为主,常用的补气食品有莲子、大枣、糯米等,补阴血的食品则有阿胶、桂圆肉、木耳、芝麻等。
饮食调养的重点应放在固肾补脾,养血护肝。宜多摄取根茎类,如芋头、番薯、山药、马铃薯、南瓜等,具有丰富的淀粉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可快速提升人体的抗寒能力。
但大寒也是冬春交替的节气,在大寒到立春的这段时间里,进补应该顺应自然,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苦味食物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保健功能。
切忌食用粘硬、生冷食物,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不管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的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的舒畅、升发的季节特点
精神调养
养生重点是要养心。”大寒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积劳成疾。大寒前后睡好“子午觉”很重要,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
春夏为阳,气候温热;秋冬为阴,气候寒冷。人也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发生生理上的变化。冬季的3个月份,是阳气收藏的时期,天气非常寒冷,应重视保护身体的阳气,不要使阳气过度耗散。
坐功法简介
二十四气导引坐功法是北宋著名隐士陈抟根据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气运与人体经脉的对应关系,而创造的一套坐功导引治病法,习练久之可以养生治病。
这套功法共二十四节,对应二十四节气制定了相应的二十四种功法,每个节气一节,分治二十四类病症。每节包括“运主”、“时配”、“坐功”和“治病”四个内容,巧妙地把功理、功法和功效结合起来,以时行动,以经治病,按照不同的季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即能调节相应的经络,打开身体脉道,令周身气脉畅通,深合古人“天人合一”的理论。
大寒坐功祛病法
主治:经络蕴积邪气,舌根强痛,体不能动或不能卧,股膝内肿,足背痛,腹胀肠鸣,泄泻,足踝肿等。
功法:每天二十三~三时之间,单腿跪坐,即一腿前伸,另一腿跪在床上,前脚掌着地,臀部坐在后脚后跟上,上体后仰,以两臂分别在身后左右侧撑地,指尖朝向斜后方,身体重心后移,再前移。两腿互相交换进行,左右各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吐纳,方法同前。
冬天就要过去,春天已经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