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边,一阵风吹来,树叶竟也随风飘舞,这大概就是“一叶知秋”吧。秋分,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昼夜平分,从秋分起北半球昼短夜长将越来越明显,昼夜温差将逐渐加大,气温渐降从而步入秋季。
秋季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二候蛰虫坯户:一些春分出土活动的小虫,在秋分过后也会陆陆续续回到土里,准备过冬。
三候水始涸:水气也不像夏天时那么充沛,将开始逐渐干涸,因此我们会觉得空气越来越干燥了。
中医认为,秋分养生应遵循阴平阳秘,内收敛藏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那么要想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气的侵袭。秋季天气干燥,主要外邪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秋分之后,阵阵秋风袭来,使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同时,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要防止凉燥,就得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饮食调养方面,应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们品尝螃蟹的最好时光。但是螃蟹是大寒之物,也不适宜多吃。
精神调养方面,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老人可减少说话,多登高远眺,让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消散。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起居睡眠有其原则。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开始。秋分时节很适合出去放风筝,各式各样的模型,大字形,鹰型,甚至车型的都有,别提多欢快了;在岭南地区,有句话“秋分吃秋菜”,也就是野苋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防疫力;此外,秋分曾有个传统—祭月,然而因为这一日并没有月亮,故而演变成中秋赏月。
同时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更要注意养护,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